改革是农垦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路
----部分官员和学者谈海南农垦改革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北京就海南农垦改革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农业部相关官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他们都认为,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使海南农垦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重视海南农垦改革
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是国务院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
他认为,只有改革,才能找到解决海南农垦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改革,才能实现海南农垦和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海南农垦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海南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意义重大。
卢贵敏指出,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南农垦改革,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作小组。财政部作为工作小组的牵头单位,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思路。
财政部积极承担部际间的协调磋商事务,还专门建立了部内相关单位沟通会商机制,共商支持海南农垦发展之计。对海南省提出的要求,结合海南农垦的实际情况,按照“有账算账,积极支持”原则,全力支持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农垦还是以农为本
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多次到过海南农垦。他说,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提高农垦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无论什么改革模式,中心任务是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对海南来讲,就是巩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确保国家需求,以及建立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海南农垦现在已有橡胶、林产、农工贸、畜牧、地产等几大产业集团。今后农垦还将是以农为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起到领先和示范作用。
李伟国表示,相信通过加快体制改革和产业调整,海南农垦一定能打造出一批在海南叫得响、甚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成显孟是农业部农垦局退休老干部,退休前从事政策和体改工作。
他对海南农垦最深刻的印象,是当初到海南调研农垦退休职工养老统筹时,发现有的农场职工养老金才100多元,是全国最低的。这让他感到心痛和难过。后来他们在调研报告中,提出海南省及海南垦区的特殊性,建议中央财政必须进行补助。
“改革是必需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必须剥离,靠原来的体制,肯定不行。发展也是必需的,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问题,” 听说现在海南农垦的改革推进还顺利,职工的社会保障实现了属地管理,保障水平大为提高,成显孟感到很高兴。
“现在的改革方向和路子是对的。”成显孟对海南农垦改革充满期待。
农垦问题也是区域经济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后刘斌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大企业的成长。他参与了海南农垦改革中的部分制度设计,并与人合作出版了专著《变革之悟:海南农垦复兴之道》。
刘斌说,完成改革后的海南农垦,将以海南的特色资源为核心,发展成多元性的综合企业集团,并将在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史上,贴上一张标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海南农垦的体制具有特殊性。其省部共管这种矩阵式的管理、组织目标的错位、组织基础能力的发育不良等,改革的过程在学术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意义。
另外,海南农垦的问题,是区域经济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问题。海南农垦改革,也应放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来观照。